糾結電氣選型國產伺服與進口伺服有意義嗎?
現(xiàn)在制造業(yè)不景氣,經濟下行。設備的價格沒有任何的提高,但是國外的工控產品,幾乎是年年漲價,我們在這種情況應該如何選擇電氣元件?
以下是部分網友的看法,大家也可以說說您的見解。
李純緒:工控產品選擇能看出設計工程師的水平。選擇國產品牌伺服系統(tǒng),能與國外品牌伺服系統(tǒng)實現(xiàn)同樣功能、同樣可靠性和同樣使用壽命的設計,說明設計工程師的經驗豐富、應用水平高。現(xiàn)在電氣技術、設備、元件更新周期短,多數(shù)在遠沒到壽命期已經更新了。比如,進口電器保證用10年,國產保證用5年,可在4年時該設備已經進了廢鐵堆了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國產伺服與進口伺服的糾結有意義嗎?
victor329:一般考慮性能的話,進口伺服電機產品的成品率有保證,國產伺服電機的不是說不能用,可能運氣好的話一樣沒問題,但是有機率存在的!成本考慮的話用國產,不計成本的話優(yōu)先選擇進口產品,給售后的事情能減少很多!愿我國產品牌能硬起來啊!
yesyes1:一句話,實踐出真知,在具體的工況中使用了,證明沒問題,國產進口都可以用,選擇性價比高的吧,比如像一些小元件如按鈕指示燈啥的,沒必要用進口,國產一樣用,核心元件可以選檔次高的
ph7:我來吐槽下,我們公司之前有個項目,為了節(jié)約成本盤柜里的接觸器用的是XX的,是用在港口起重機中,猜猜出現(xiàn)啥了,用了沒多久接觸器燒的燒,黏連的一塌糊涂,不知道是選小了還是質量問題,廠家換了一批問題依舊,后來果斷全部更換成施耐德的LC1,沒問題了,售后往往返返,折騰夠嗆。當然這其中是有些貓膩的,按設計師的意愿,肯定是選擇施耐德的,但是當時那個廠家估計關系做的好,領導發(fā)話用XX試試,這一試慘了。后來XX的產品基本沒用過了。出現(xiàn)這個問題的原因應該是同規(guī)格的接觸器不同廠家的承受負載能力不同,比如進口的我選個65A的接觸器就夠了,也許國產我得選個100多A的,才能滿足吧,如何核算就不得而知了,總之呀選型是個技術活。以質量為前提,其次是價格,要不然后續(xù)等著撓頭吧。
固囚囿團:國產伺服控制器我用的也蠻多的,空開接觸器用正泰的,開關電源明緯的,繼電器用申藍的模組或者(施耐德歐姆龍)的,接線端子排用菲尼克斯的,電纜線用廠標的無錫產的,傳感器用松下、歐姆龍的、氣缸是亞德客的、PLC用信捷,臺達,三菱、歐姆龍的,伺服電機驅動器用臺達、安川的,機械手研華、松下的,觸摸屏用威綸通的,按鈕用正泰的或者施耐德、藍江的,只要客戶不提出明確品牌需求,盡量選擇國產性價比高的,畢竟保修1年是實現(xiàn)得了的。
博搏:某些壟斷型的企業(yè)設備元件全是進口的,備件一堆,諸如水電站的一些吊裝定子轉子設備的機器,一年也用不了幾次,但是配置很上檔次,電氣元件無論大小都是進口伺服,這就是財主呀,不差錢.......